90周年校庆活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Phelps教授谈自主创新历史

载自: 被阅览数:次  发布时间:2011/04/11 11:52:46

     46日下午3点半,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Edmund S. Phelps教授做客厦门大学90周年校庆论坛“诺贝尔奖获得者系列学术报告会”,在科学艺术中心带来一场题为“A History of Indigenous Innovation”的演讲。经济学院教授、王亚南经济学院教授洪永淼、经济学院副教授黄建忠、朱孟楠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林伯强教授主持。
    林伯强首先对Phelps教授的莅临致以热烈的欢迎,并简单介绍其研究领域和学术造诣。林伯强说,“一位经济学者一旦赢得了诺贝尔奖,其余的介绍都显多余”。
    报告开始前,Phelps教授首先祝贺厦门大学建校90周年。
  
    本次报告的主题是Phelps教授最新的研究成果。一些关于自主创新的历史数据和观点,不少听众还是第一次接触,深受启发。Phelps教授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从重商主义时代到20世纪后期自主创新的历史。每个阶段都引用大量历史数据,描述当时自主创新的发展情况,继而启发听众的思考,寻找合理的理论解释这些现象。
 
    依据全球现代经济的发展轨迹,Phelps教授选取三个西方国家的自主创新历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英国、法国、德国。他认为重商主义时期的早期经济并不缺乏创新的愿望,如个人性的创新,真正缺乏的是对具有社会性的方法创新。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经济参与者的激励机制。这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注意私人和公共知识的区别,认为大部分私人都是由公共知识转换而来,初步显露了公共知识的重要性。传统经济学观点认为关于“生产什么产品”知识的增加可以提高产量和产出-劳动投入比例,而后者又可以用生产率和真实工资衡量。然而,重商主义时期却存在某些历史数据是不符合这一理论,Phelps教授认为这一现象可以用人口因素加以解释。
在重商主义时期之后的200多年自主创新历史的讲解中,Phelps教授沿用了统一的现实——理论解释框架,但是加入了不同时期的重要影响因素,如资本、人力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规模经济、商业发展、对外贸易等。在得出了知识传播引起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后,Phelps教授继而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引起了知识的增长。他的解释包括经济内部原因和经济外部原因两类。此外他还特别提到企业家在将科学发现转化成新的商业产品、方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最后,Phelps教授热情地回答了在场听众提出的关于中国如何应对美元贬值、中美储蓄率的黄金律等当前热点问题,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当前,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发展主线,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Phelps教授用短短一个小时的演讲,用详尽的历史数据,层层相扣的推理思考,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自主创新的全新思维视角。
 
                                                                                    (经院诺奖报道组  张豪)

上一条:90周年校庆活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rrow教授为厦大献讲
下一条:90周年校庆活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Mundell教授谈新国际货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