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历史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渊源于1921年建校初期的商学部,是厦门大学最重要的优势学科和支柱学科之一,与厦门大学一同走过90余年辉煌的办学历程。
厦大经济学科的发展首先应归功于学科奠基者、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担任厦门大学校长长达19年的王亚南先生。上世纪50年代,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成为中国经济学的南方重镇,引领中国经济学前沿领域与创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王亚南先生所倡导的科学精神、办学理念和治学态度,已经积淀为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沉淀为一种穿越岁月的精神财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厦大经济学人。由于丰厚的积淀,厦大经济学科在这个历史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为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成立。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综合性重点大学建立的第一所经济学院。为加强和提升现有优势学科的水准,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形成一个与国际紧密接轨的新型学术研究机制,厦门大学又于2005年6月成立了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现在两院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相得益彰,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的目标携手并进。
学科优势
2007年,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同时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国仅有三所高校获此殊荣),其中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最近,统计学科又获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一级学科。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是目前厦门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拥有经济学系、统计系、财政系、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等8个教学科研单位。学院还拥有1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11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专业,25个博士专业。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在国内同行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等的《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10年厦大经济学科研究生教育全国排名第二;另据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2005-2009年期间,厦大经济学科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位居全国三甲。
厦大经济学院凭借雄厚的学科优势,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和规范化的办学理念日臻成熟,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基地之一。
经济类专业硕士学位
2011年,厦大经济学院开始设置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研究生教育模式,学院共设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6个专业硕士。2012年先面向社会招收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4个专业硕士,2013年保险、资产评估2个专业硕士亦开始面向社会招生。
因应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这种专业硕士学位类型是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
为了适应新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厦大经济学院将精心打造专业硕士品牌,运用全新的办学理念和独特的办学思路,对新教育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和试验,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培养手段
1. 传统与现代的兼容并蓄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厦大经济学科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完整的传统教育模式。王亚南先生所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治学和办学理念与方法,就是这种教育模式的高度概括。近年来,厦大经济学科加快与国际接轨,大力推进经济学科的国际化进程,引入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手段和媒介,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归师资团队。传统与现代的水乳交融,兼容并蓄,使厦大经济学科焕发新的青春活力!
2. 课堂学习与社会学习相结合
专业硕士面向社会招收,招生对象是具有一定工作和社会经验的在职人员。专业硕士采用课堂学习为主、社会学习为辅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开展考察、调研、实习、参观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有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进行定位,提高学生在职场中成功的概率。
3. 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
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专业硕士更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讲实用、重应用是专业硕士的鲜明特色。经过两年半的严格训练,学生不仅懂得在社会实践中灵活应用经济学知识,而且擅长于解决许多经济问题和实际问题。
4.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的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是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学习期间,我们将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港、澳、台和欧美一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国内的实际和自己的工作经验,拓宽视野,化知识为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5.注重培养创业与创新能力
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国家现阶段亟需的人才,培养创业和创新能力,是专业硕士培养的最终目标。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和课题设置偏重于理论和书本知识的输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创业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人才供给与需求脱节。现在许多用人单位都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而喜欢招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我们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将努力扭转这种局面,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创业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并积极为社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二、培养方式
1.课堂教育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专业硕士教育注重课堂教育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来上课,老师将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中展开积极和热烈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实际工作中遭遇的问题。我们还可以为学生服务的单位量身定做一些发展规划和内部管理,让学生从社会实际工作中学到知识、运用知识。
2.利用高端学术资源开展论坛讲座教育
专业硕士教育将利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聘请海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和高校的知名学者不定期来学院开展高端论坛或讲座,届时会通知专业硕士学生前来参加,并作为选修课程计入学生课时。高端的学术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极大地丰富教育方式。
3.实行典型案例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典型案例比较可靠、真实、容易理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得到启发,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更加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4.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社会讲授为辅的教育方式
专业硕士教育将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社会讲授为辅的教育方式。我们将整合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以及全校最优秀的教师资源,组织最精干、富有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各专业授课教师均由经济学院专业硕士教育中心统一调配和安排。社会讲授是一种新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尝试,我们将开辟社会讲坛,由社会成功人士和企业集团高管以及知名校友讲授他们的人生阅历、成功经验、创业传奇等,学生可以跟他们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互动。同时,我们将大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他们的单位和企业,使学生感同身受,从中吸取更多的营养元素。
2012年厦大经济学院招收首届专业硕士,我们将秉承王亚南先生的办学理念,依托经济学科雄厚的实力,精心打造专业硕士新品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国际视野、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经济学院专业硕士教育中心)